中国体育彩票APP_澳门英皇娱乐-官网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 部门文件
索引号 11332500002645160R/2025-43906 文号 丽科提〔2025〕3号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丽水市科学技术局
成文日期 2025-07-2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丽水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1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7-22 17:5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市科学技术局

徐民、俞梦龙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提出的第116号提案《关于推动丽水市高能级科创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我局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经信局认真研究落实,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加快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是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变创新资源不足短板为创新驱动长板,打造面向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引擎的关键举措。近年来,丽水市通过打造实体化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加快聚集优质创新资源、加速科技成果产出,为推动我市实现跨域是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基本情况

目前,层级多样、功能集聚的丽水市科创平台体系基本形成,其中重大科创平台主要包括校地共建的实体化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研发载体,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孵化服务载体。

(一)实体化研究院。从2021年我市落地杭电首家实体化研究院以来,目前全市已签约合作共建实体化研究院共计17家,协议约定共建合作经费投入总计12.8亿元。在投入方面,浙江大学丽水生命健康创新联合中心、浙江大学龙泉产业创新研究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丽水研究院3家协议期合作投入超亿元,分别达到5亿、2.5亿、1.75亿;17家研究院中注册形式为登记设立事业单位的共有5家,民办非企业性质的8家,企业性质的有4家。在成效方面,目前研究院已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数395人(其中常驻研究生174人,研发人员221人),全职社保缴纳到当地有43人、博士21人;研究院已联合企事业单位共建省级科创平台4个、市级创新联合体和成果加速器3个,签订横向产学研合作项目154项。

(二)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对标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要求,2023年省级层面启动了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经过重组我市共有7家单位进入全省重点实验室序列,其中,丽水市中心医院、丽水学院、龙泉产业创新研究院牵头建设3家全省重点实验室,省财政按规定给予每家200万元经费补助,绩效评价优秀的将给予90万元奖励。市本级对获评全省重点实验室的给予150万元奖励,并定向申报市级重点研发项目1个。同时,我市大力实施重大科创平台功坚破零行动,构建梯度化创新平台体系,截至目前,建有市级重点实验室26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9家。此外,全市目前建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0家,省级企业研究院98家,省级高企研发中心360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9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49 家。

(三)重大创业孵化平台。近年来,全市孵化载体建设呈现量质双升。一是层次明显提升,实现国家级孵化器零的突破。2022年,丽水经开区科技孵化园、丽水绿谷信息产业孵化器双双获评国家级孵化器,实现零的突破。2023年,浙江智宇科技孵化器获评国家级孵化器,成为全市首家民营国家级孵化器。2024年12月,成立了丽水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二是数量不断增长。通过建立国家、省、市三级梯次培育机制,促进孵化载体持续扩容。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孵化载体37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0家、市级14家。三是助力创新创业成效初显。2024年度,全市孵化器在孵企业417家,在孵企业总收入11.03亿元,服务的创业团队837家,其中大学生创业团队和企业的数量204个,吸纳企业就业人员和创业团队人员数量分别为3949和4643人。工位总数达到3225个,集聚专兼职创业导师267人,举办创新创业活动214场次。

二、存在问题

(一)高能级科创平台仍然是突出短板。高能级、牵引性平台缺失。丽水高校少,区域内仅有一所本科高校,一所职业教育型高校,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基础薄弱。目前,代表全省最高创新能力的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平台已经各布局10家,丽水没有。在全省重点实验室方面,全省目前共有280家,丽水市仅有7家,占比仅为2.5%。

(二)实体化研究院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市在推进实体化研究院建设以来,各县(市、区)共建实体化研究院实现了全覆盖,但建设规模参差不齐,部分研究院体量小、财政投入规模较小。虽然各研究院围绕当地主导产业链,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但针对产业链存在的共性技术问题系统性梳理还不够,与当地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不深入。

(三)创业孵化服务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载体硬件环境虽大幅度提升,但服务手段仍相对单一,大部分仍局限于提供诸如物业、政府政策咨询、项目申报等服务,缺少在垂直领域为企业量身定制孵化方案的服务能力,没有形成资金支持、创新资源和市场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孵育体系。

三、下步举措

(一)提升实体化研究院能级。实施实体化研究院质效提升三年行动。改革实体化研究院的考核机制,将横向经费、企业服务收入等纳入核心指标,倒逼平台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坚持“市场导向、产业导向、绩效导向”,探索研究院“跨山服务”机制。不断优化实体化研究院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对研究院建设的动态考核和管理。出台“一地引进、全市共享”跨区域服务激励机制,推动实体化研究院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以实体化研究院建设为依托,谋划布局创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打造成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创新策源地。

(二)深化新型实验室体系建设。一是支持和引进国家、省实验室在丽设立分中心、转化基地。二是建立健全市级实验室管理评价体系。市级重点科技项目向实验室定向征集需求;强化绩效评价,做好过程管理,对长期无重大成果产出又不承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实验室,不再保留其序列。三是支持企业把实验室建在高校和实体化研究院,由企业出题目、出资金,由高校院所配套人才、场地、设备等资源,共同围绕需求实施科研项目。四是支持实验室联合企业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等产业化科研平台,把人才团队派到企业、贴近产业。五是定期组织实验室、高校院所、科技企业、行业协会开展对接交流,共同凝练科学问题、形成任务务清单,联合解决技术难题。  

(三)提升创业创新孵化水平。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引导。持续开展绩效评估,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自身建设,提升专业化运营能力,加速向专业孵化器转型。二是统筹布局孵化载体。聚焦产业谋划大孵化体系建设,以浙西南科创中心为重点区域,聚焦“1515”特色创新领域,结合各地创新资源禀赋、特色产业优势,统筹孵化空间资源,差异化布局建设孵化载体,全面提升孵化载体能级。三是推动成果孵化转化。深化“一县一业一院”结对机制,精准导入高校资源,围绕特色产业链组建“成果池”,排摸“四张清单”,推动高校成果精准转化。四是强化创新资源链接。支持孵化载体引入优质创新资源,与丽水科技大市场、大院名校技术转移中心等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为科技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技术验证、样机样品开发、产品定型、检验检测和标准化、上市推广等全链条的孵化服务,增强一站式服务能力。五是壮大孵化人才队伍。发挥孵化器协会资源优势,当好政府与孵化器之间的桥梁纽带,为入驻项目提供科技金融、人力资源、创新创业、政策推送、资源导入、知识分享等系统增值服务。六是完善科技金融支撑。扩大科技创业投融资供给,支持孵化载体与投资机构加强合作,探索投后管理与孵化加速深度融合的新机制、新模式。鼓励孵化载体独立或联合创投机构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为自主创新能力强和成长性高的创业项目提供股权投资。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为全市科技创新的发展建言献策。



联系人:市科技局高新技术与成果转化处  叶君美

联系电话:0578-2051812



丽水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7月22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