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彩票APP_澳门英皇娱乐-官网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 部门文件
索引号 11332500002645160R/2025-43902 文号 丽科提〔2025〕2号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丽水市科学技术局
成文日期 2025-07-2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丽水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17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7-22 17:5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市科学技术局

胡小军委员:

您在市五届政治协商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170号提案《关于抢抓国家“太阳系考古”规划及丽水机场建设机遇,加快推动丽水创新发展的建议》收悉,会同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交通运输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抢抓国家“太阳系考古”规划及丽水机场建设机遇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为高质量完成提案办理,市科技局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对提案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讨论,制定办理方向和重点。局领导多次带队到龙泉市、丽水机场、丽水经开区等地调研,结合丽水科技创新发展基础,凝练工作举措,“量体裁衣”,指导相关产业创新建设。

一、关于“发展航空航天关联产业”的建议

(一)完善政策支持。一是市交通运输局牵头低空经济规划编制。5月14日,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北京道亦可道航空咨询有限公司为规划编制单位,6月5日召开规划编制项目启动会,目前已陆续走访对接市发改、科技、公安、财政等市直部门,对接容祺、航迅、点创科技等行业企业3家,预计12月完成规划编制。市科技局积极参与规划编制,为推进科技赋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分管领导多次带队参加规划编制调研。4月17日,赴丽水机场指挥部,参加机场通航背景下如何加快高质量发展调研;6月18日,与市交通运输局、北京道亦可道航空咨询有限公司就低空经济发展规划进行座谈。二是市发改牵头人工智能政策制定。4月1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承接省级部门政策,市科技局主动参与《丽水市关于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政策制定,聚焦垂直大模型攻关、创新平台建设、“人工智能+”领域项目研发,创新券使用等重要环节,从企业培育、技术攻关、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金融服务等方面全面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多维度政策支撑体系,进一步明确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实施路径,引导产业有序发展。

(二)加快人才培养。我局积极对接丽水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两家高校关于航空航天人才培育情况。在航天科技专业和课程建设方面,缺乏相关学科专业支撑,师资、设备等条件不足,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困难,暂无航天科技相关学科和专业。下一步,重点围绕产业需求培养专业人才,一是深化产教融合,与丽水机场、航空物流企业合作,针对航空物流等领域定向培养产业急需人才。二是推进技术攻关,围绕机场枢纽、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强化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聚焦“小技术解决大问题”突出“应用研发”,参与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升级。三是推进小微技术攻关,组建师生团队,针对机场运营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形成专利或解决方案。

(三)加强平台建设。一是推进临空产业园建设。经开区按照国民经济分类,出台产业禁限控目录,形成丽水经开区空港园区环境准入正负面清单,确保优质航空产业充足的发展空间,正在编写空港园区临空产业发展规划,为下步经开区临空产业园发展做好战略支撑。二是夯实产业基础。全市积极开展低空产业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活动,不断壮大低空产业企业主体,完善产业生态链。围绕航空器制造及维修产业,2025年1-4月全市认定的投资项目71个,其中与航空产业相关或可应用于航空领域的投资项目14个。景宁引进的鸢飞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年产8000架无人机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已进入厂房装修阶段,即将投产。

二、关于“建立航空科技与传统技艺融合实验室”的建议

(一)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龙泉市分别于2022年12月和2023年1月先后与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签订共建协议,成立两个实体化运营龙泉研究院,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赋能剑瓷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低空经济发展对信息支撑技术的核心需求,我市整合学科优势和团队力量,重点突破数据感知处理与通信一体化关键技术,成功创建低空领域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家,分别是全省低空泛在网络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杭电丽水研究院)及无人机及低空数字化产业创新联合体(丽水学院)。

(二)产业技术攻关。一是积极推进省地协同项目实施。立项实施“龙泉青瓷省地协同重大科技项目”,龙泉市青瓷宝剑产业服务中心为项目牵头单位,总经费8613万元,其中获得省级财政资金1000万元,丽水市、龙泉市按省级资金1:1配套,目前已下达1026.432万元。通过实施该项目,将建立青瓷胎、釉材料的标准体系,研发滚压(注浆)成型、3D打印、精细修坯、数控(激光)雕刻、自动上釉、智慧窑炉等一系列自动化设备,搭建基于AI技术的数字化设计平台,显著推动龙泉青瓷“材料标准化”“生产智能化”“烧制精准化”“设计数字化”,赋能产业振兴发展。二是加快产学研项目实施。与丽水学院龙泉研究院开展校企合作,拟立项实施“淘洗尾砂全利用制备龙泉青瓷的关键基础性问题研究”“龙泉青瓷大尺寸器型的设计与创新应用研究”“青瓷原料及烧成工艺关键数据库构建的研究”“龙泉青瓷跨界创新设计与运用研究”4个项目。4月28日至29日,组织专家走访全市主要青瓷生产企业,共征集技术需求10项。促成龙泉剑村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成立了校外实践基地,在“利用太空材料特性优化古法铸剑和制瓷工艺”“攻克陨石铁材料在提纯过程中的难题”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使其更好地适应传统工艺要求。

三、关于“打造航天文旅融合项目”的建议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航天文化逐渐深入人心,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打造航天文旅融合项目,不仅能够满足公众对航天知识的好奇与探索欲望,还能将航天科技与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形成独特的旅游吸引力,推动我市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航天文旅融合项目的打造也有助于弘扬航天精神,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培养创新意识和爱国情怀。近年来,我市在航天文旅融合项目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是积极推动主题景区打造航天科普元素。发挥丽水山水优势,以自然生态为基础,打造集休闲、观光、科普于一体的生态景观,让游客在欣赏航天文化的同时,也能享受自然之美。二是积极组织航空文化特色活动,例如:7月1日,丽水国际会展中心和北京京正国际展览集团联合主办《我们的星空——中国航天精神辉煌成就展》,通过活动,赓续航天精神,点燃崇尚科学、深化科普教育、探索星空的梦想之火。

四、关于“加强航天科普教育”的建议

(一)深入开展“科普惠民”活动。市科技局积极落实年度科普工作要点,坚持科普为民,践行“民有所需,我有所应”,利用科技周、科普日、气象日、食品安全月等重点时段,联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普体验活动。高标准高质量举办科技周活动,围绕展示科技创新重大成就、举办特色科普活动、开放优质科技资源、营造创新文化氛围等重点内容,采用成果展览、科技培训、科技咨询、科普讲座、科技下乡等形式,加强科技创新、健康生活、消防安全、安全生产等知识普及,注重针对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先后举办了各类技术培训、讲座和技术指导100多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近3万多册,直接参与人数5万多人次,充分发挥科技活动周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提升市民科学素质中的作用。

(二)加快推进市科技馆建设。丽水市城市风廊及配套设施(科技公园)项目是丽水市重点打造的综合性科普公共服务项目,位于市区寿元街以南,东地路两侧,临寿元湖,总建筑面积26800平方米。科技馆主馆作为科技公园重要的主体建筑之一,目前正在开展屋面防水和保温岩棉施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丽水综合性科教文化地标,集科普教育、科技体验、学术交流于一体,通过创新设计与互动体验,打造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城市名片。

(三)积极打造一批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近年,缙云黄龙科普教育基地持续推进建设,积极融于航天科普元素,开展航空航天实物展、小火箭组装发射(东风1号1:75缩小模型,飞行高度60-100M)、模型制作、水下机器人等项目,被授予中国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和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以循环种养、农旅融合、学农研学相结合的生产经营新模式,依托黄龙景区、黄龙营地的旅游教育资源,打造成集航天科普、农业科技、食品安全科普、研学实践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普示范基地。

五、关于“强化产学研合作”的建议

(一)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近年来,我市聚焦市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与之江实验室、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共建中科先进半导体研究中心;与清华长三院共同建成科学家在线产学研服务平台;着力拓展与江南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环发所的战略合作,积极对接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目前全市9个县(市、区)和开发区,共与省内外17所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33个。下一步,持续加强与国家、省级科创平台的资源链接。重点推进航迅、点创等企业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山实验室在航空制造设计领域开展合作。

(二)持续推动成果转化工作。一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先后出台《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浙丽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规范》、《丽水市市县联动攻关项目管理办法》,逐步完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二是积极推动成果落地。围绕特色产业链技术需求建立创新成果池,包括17所高校的549项成果,支持企业优先对池内成果“先用后转”,举办科技赋能特色产业链专场技术对接会、“浙里好成果”、“之江同心·经济圆桌会议”等成果推介对接活动49场次,首次结合半导体产业项目开展概念验证,实施验证项目7项,为成果精准转化提供了渠道。形成专利许可、转让,项目合作等形式的成果转化276项,促成技术合同数量196项,金额9104万元,有效推动形成一批成果落地。科技成果“浙丽转”成为我省科技成果转化品牌之一,《浙丽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规范》成为市级地方标准,100余项科技成果进入“先用后转”成果池实施转化。三是完善科技基金支持体系。目前,我市建有丽水市人才科技主题基金,针对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首期基金规模5亿元,市域企业都可申请,支持产业包括半导体全链条、精密制造、健康医药、时尚产业、数字经济五大主导产业以及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新材料、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环境治理、现代农业、新药创制、精准医疗等新兴产业领域,对初创期、孵化期、成长期等各类高端人才创办或领办的科技型企业予以重点支持。该基金目前投资项目1项,投资金额9000万元。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太阳系考古”规划及丽水机场建设机遇建设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让我们共同努力,在丽水机场通航的新起点上,积极推进航天领域、青瓷新材料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提升丽水在区域经济中的竞争力,促进区域人员流动和文化交流,进一步提升丽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联系人:李勇峰(市科技局高新处)  

联系电话:2051877   邮编:323000



丽水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7月22日


【附件下载】